葉長庚道長
壹、古老宗教儀式與道教科儀之關聯與轉變
一、以日為主的天上自然祭禮儀式
「禮記、郊特牲」稱:「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殷墟小辭所記「出入日、歲三牛」,表示祭日是以三頭牛為供品。
周代開始,日神祭祀納入祭天儀禮範圍、「禮記、祭義」謂:「祭日於壇」。因日神高高在上,為了便於神人溝通,祭者遂築高壇以獻祭。具體之法是用「實柴」、「燔燎」、即把供品放於柴上燒。(如似密宗所謂大祭也)。
「周禮、春官」稱:「以實柴祀日月星辰」,此說明星宿月亮與太陽一樣享受「實柴」之祭。除日月星辰之外,一些天氣現象如風、雲、雨、雪、雷等,也成為崇拜的對象,受到祭祀。
二、土地、山河諸神的祭禮儀式
祭祀土地向來為先民所重、它和祭天是相對。「禮記、祭法」說:「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此根據天地自然原則所制定,因天神在上、非燔柴、不足以達也、地祇在下、非瘞埋不足以達之。
山是大地構成之一,故山神自然也是祭祀之列。「禮記、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對山神的信仰即祭祀傳統對道教的科儀是有直接的促成作用。
河流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之關聯,神化和祭祀河流就不希罕了,殷人祭河神、有「沉二牛、沉三牛、沉五牛、沉十牛、沉三羊」之類作法、河神祭祀、在道教中也有存在,道教中人所進行的「投龍簡」可算是古代河神祭祀儀式的一種遺存和流變。
三、農業神祭祀
「左傳」襄公七年:「兵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是故啟蠻而郊、郊而後耕」,此謂春耕前之郊祭。
「蜡祭」:可謂全國性的祭神活動,「禮記、雜記」載,「子員觀於蜡」,孔子曰: 「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 孔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澤」。
四、從鬼魂祭祀到天子的郊祭與封禪
鬼魂祭祀主要對象是祖先之魂,由於承認鬼魂的存在,先民的祭祀活動自然包括這方面的對象。
郊祭 - 先秦時期,最高的祭祀活動是對上帝的專門祭祀。「禮記、周官」云:「冬日至、祀天於南郊」。祭天神都選擇高地、高山或築高壇、以行感通,每年二次,一在冬至時,二在孟春之際,天子祭上帝於都城之郊區舉行故稱「郊祭」。
封禪 - 受命天子要到泰山祭上帝,始為完成就位禮制。
封 - 登泰山築壇的儀式名曰:封
禪 - 在泰山下祭地名之曰:禪
五、獻祭:祈禱與道教科儀
漢以前中國古代宗教中,祭祀是很重要的內容之一,人們通過獻祭與祈禱,希望求得神的幫助,達到某種目的。
獻祭 - 是用物質性的物品,來換取神靈的護佑和恩賜。
祈禱 - 是心靈的禱祝,以虔心意達以祈求神靈護佑。
在漢語中「祭」之義從月(同肉),從又(同手),從示(祀神),意者用手拿著肉(祭品)獻給神享用,獻祭與祈禱表現了共通的心理,這就是對神的信賴與敬畏。
一般而言, 獻祭與祈禱是相伴隨的,當然也可能在儀式進行中不供獻物質性的犧牲供品,而祇用祝詞以歌功頌德。
在祭祀過程中,為了表現祭者對神靈的虔誠和景仰,常有各種禮儀出現,或拱手默祝,稽首跪拜,俯地叩拜,諸如此類,構成了古代宗教的儀式,此等儀式在道教產生之後,遂為之所吸收並加以變遷往,形成了道教科儀
貳、以齋醮為主體的道教科儀之確立
齋 - 古人在祭祀前,或舉行典禮前清心潔身, 曰:齋,以示莊敬。
齋者:齊也、戒潔行事也,古人於祭祀之前,必先齋、齋必有戒,故亦云:齋戒。
禮曲禮:「齋戒以告鬼神」,孟子離婁:「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戒 - 止也,止其不正。為眾生妄生貪瞋癡愛之心、淫殺盜妄之情,故有持齋受戒之懲。
齋戒者,為降伏身心之法,不受戒,習氣不能移,大體不能養,元氣不能復,元氣不復命必不能立,心不定元神不歸,真性不能見。
齋戒者,道之 根本、法之津梁、子欲學道、清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
莊子、人間世:認為「齋」有:「心齋」與「祭祀之齋」之區分。
心齋 - 疏瀹其心、除嗜慾也澡雪精神、去穢累也、捂繫其智、絕思慮也。
祭祀之齋 - 齋戒沐浴、以祀上帝、告鬼神、道教科儀為人祈福、消災、超度亡魂等。
醮 - 祈禱也,說文釋曰:醮,冠娶禮祭也。依此解釋,
醮有二種:<一>是指古代冠娶之禮,<二>指祭祀之禮。
<一>冠娶之禮:段玉裁注:「士冠禮,若不醴則醮,用酒三加、凡三醮。鄭曰:酌而無酬醡曰醮。士昏禮,父醮子,命之迎歸,嫡婦則酌之以體,庶婦使人醮之,酌之以酒……… 蓋古本作冠娶妻禮也」。
<二>祭祀之禮: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此後世醮祀之始息也。
杜光庭云:醮者,祭之別名也,牲牷血食謂之祭、蔬果精修謂之醮,皆可延真降靈。
正一盟威妙經說:醮者、祈天地神靈之享也,亦有多種,所有果餅,必須清潔,不得肉脯暈穢,三官不佑。
醮: 按「說文」又謂、醮、祭也、或從示、作醮,依此則醮明顯地含有祭之義,與齋是有共同之點,可見〞齋〞與〞醮〞均與祭祀鬼神之祀有關。故說明齋與醮,均為祭祀神靈的一種儀式。因此齋醮合稱,便是指道教的祭禱儀式,故有陽事與陰事,清醮與幽醮之分。
科儀:典禮儀式統稱之
科: 所謂科,可作動作解之,按 「說文」:「科」有程、條、本、品等義,而 「程」又有法則之義。荀卿有云:程者、物之準也。玉篇亦以「科」作「程」解。俗稱「照本宣科」,即是本著一定程序敷演為儀。
儀: 所謂儀,係典章制度的禮節程式、法式、禮式,如通常所謂「行禮如儀」。
道門法事因其宗旨之別,而有不同之形式,按一定法事形式準則做道場稱之曰「依科闡事」。俗語「照本宣科」與此具有同一之語義學淵源。
科儀本:道門將做法事的程序規定之本子叫「底本」,也叫「科儀本」。
道教科儀由古代宗教儀式脫胎而來,並由道教教義思想、宇宙觀、生命觀相互交感,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道教科儀不僅是道教門的一種構成要素,而且與社會意識行態的許多品類相互交織。
參、齋醮儀式的基本程序簡述:
道教的齋醮歷經長期之發展,行成種類繁多的齋醮科儀,上至為國祝囍,小及安宅鎮土,祈福祝聖,分門別類,由於類別不同,各地門俗有,故齋醮科儀亦不盡一致。然皆根據道教儀節演變,故大節基本一致。大略由以下儀節組合而成:設壇、上供、燃燈、燒香、升壇、起鼓,禮神、存念瞑想,高功宣衛靈咒、淨穢勒水,嗚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散花、獻酒、歲虛,贊頌、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禮懺、稱法位,三啟;等組合:
1.設壇:壇場建制,其宗教上的意義,即是通真降聖。將這層宗教意義通過建構形象地表達出來,道教稱之為「法象」或「法式」。總體而言,各種齋醮壇場的法象或法式基本相同,差別的是規格方面,即不同的齋醮類別,壇場大小之不同。所謂:假其形外之法,以暢心內之儀。
2.上供:祀典中對神之敬禮,通常以四喜、五供、六供、十供不等,各供皆有具體之涵義,體現信仰的實物標誌。
3.燃燈:祀典前必須先燃燈,表示宣告齋醮禮儀實施位置,以及破暗幽明,仗道的雙重意義。
4.起鼓:鳴鑼法鼓,告鳴天地。
5.淨穢勒水:謂之淨壇,淨壇即建齋行道,辟邪蕩穢。「上清靈寶濟度大成全書」云:「道体至虛,非虛不能應物,人性至善,非善不能明道,水性亦然,故善則能利於物,建齋行道,蕩穢為
初,引三光之正氣,運九鳳真精」。小則清肅方維,大則淨明天地。
6.存念瞑想:謂存想、存神。指想象體內外諸神、諸景。
一、人體內各部份皆有神居,神在身體健康,神去兇病降生,所以必須使神常居於該居之宮,此謂「存神」。懸象存思,即以意念引導神返其宅。
二、存想在齋醮科儀中不可缺,是造成種種靈境的手段,為章奏天庭的通道,也是神將收妖的威力所在。
三、在科儀本中有昇壇如法,各禮師存神(存想)如法。蓋昇壇為行法之始,存想為召將之方,昇壇是化凡境成仙景,存想乃假神將達聖尊。二者之關鍵,都在存想。
四、齋醮中,壇場佈置,聲樂誦經,念咒書符,步罡、掐訣等等,都是有形的、外在的,只有存想是法師內心的活動,是在外在形式的配合下,內心存想,才是溝通仙凡的實質性的通道。
7.衛靈咒:常在結壇行法中禮師之後誦之,據道法會元釋,宣此咒之目的,一以淨穢,二則納靈。衛靈咒有多種,隨科儀內容不同,運用不同之神咒。召宣衛靈咒,以召諸神靈備衛各方,保神安鎮,衛我身形為主。
8.發爐、降神:發爐是道教齋醮科儀中重要之一環,爐指香爐、手爐。高功法師登壇啟聖之初,手持手爐,行發爐儀,以清淨心身,召請神將,佑助行持以達聖聽。明「上清靈寶濟度大成全書」稱:「發爐為關啟真靈之始,出金籙簡文經」。發爐咒:「無上三天玄元始三氣,太上老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左右香官使者,侍香金童,傳言玉女,五帝直符,直日香官各三十六人出,出者嚴裝,關啟此間土地里域真官正神,臣今正爾燒香昇壇行道(入意)願得太上十方正真生氣降流入臣等身中,所啟速達上御至真無極大道玉皇上帝御前」。是此,發爐咒除呼出身中諸神外,還召請當地的神明,並祈求正氣注入自己身中。
9.復爐:是自然朝的最後一項儀式,即將呼出的神再納回體內。
10.禹步:步罡也,經云:「夫禹步者,法乎造化之象,日月運度之行也」。步罡:道教齋醮科儀名詞。(太清玉冊)卷二:夫步罡者,飛天之精,躡地之靈,運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氣齊並,一切鬼神,轉旋天地,一步一指,一轉一旋,造化中全,神明在左。故一步象太極,二步象兩儀,三步象三才,四步象四時,五步象五行,六步象六律,七步象七星,八步象八卦,九步象九靈,乃萬罡之祖也。「道法會元」卷一百六十:夫步罡者,乘於正氣以御物;訣目者,生於神機而運化,修仙煉真,降魔至邪,莫不基之於此。
《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師曰:以心會神,以神合氣。步罡之法在乎足,足所履之,手亦運焉,手運之際,心亦存焉,如此則為步罡。
11.步虛:道教齋醮中道士在醮壇上邊贊誦邊步行的儀式動作,為齋醮科儀名詞。亦稱步虛韻。
一、道教誦經時詠吟的韻調,聲韻優雅飄渺、猶步雲端。
二、在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發符上表,迎神召將時,陪以罡步的一種韻調的名稱。
三、步虛詞:步虛時贊詞的文字。
四、步虛聲:其誦唱詩的旋律宛如飄渺行空,稱步虛聲。
五、步虛韻:又稱步虛聲,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經韻,又是道教經韻音樂的一種格式。(步虛詩如下):
1.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鍊質登真仙逐成金剛體
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
2.書名通九地列字上三天永享無期壽克誠高上仙
3.道德無為靜真香妙洞然氤氳通法界施理達高天
瑞散三清境祥含九氣煙金童并玉女傳奏高真前
4.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萬神朝帝所飛寫攝雲端
5.樂法以為棲受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慾
淡泊正氣澄肅然神靜默天魔并信護世世受大福
6.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祈願渺渺入大乘
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生七祖昇天堂我身白日登
7.龍漢啟盟真劫劫度天人大開靈寶宥廣濟生死門
是為慈悲父能發枯杇骸若非出世師何以達幽冥
淨心神咒:太上台星,應變無停….至三魂永久,魄無喪傾。
意在排除雜念,安寧心神。
淨口神咒:丹朱口神、吐穢除氛…思神鍊液、道氣長存。
意在使口部諸神歸位,消除口業,滌除濁氣,以潔淨之口奉誦經文。
淨身神咒:靈寶天尊、安慰身形….至五藏神君,各保安寧。
意在安隱魂魄,召諸護法神祇侍衛己身,消除身上所沾穢濁。
土地咒:此間土地….至有功之日,名書上清。
意在使經壇土地,代為致達關奏。
安土地神咒:元始安鎮,普告萬靈….至元亨利貞。
意在使當境岳瀆土地之神各安方位,備守壇場。
淨天地神咒:天地自然….至命魔攝穢天尊。
意在掃除穢氣,常存道氣。
金光神咒:天地玄宗,萬氣本根….至金光速現,覆護真人。
金光、指元始和其他尊神的神光。
咒為祈金光映覆、賜予神通。
淨壇咒;又稱淨穢咒琳瑯振響十方肅靜河海淨默山嶽吞煙萬靈振伏召集群仙天無氛穢地絕妖塵明慧朗淨太上玄玄十方肅淨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