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道教生死觀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教生死觀    首頁 > 太乙天尊信仰 > 太乙淨土

        何謂生?又何謂死?人為何而活,人生意義又為何?怎樣抉擇自己的人生過程?又如何面對死亡覓得安身立命之道?這是千古以來人類必得面對及探究的現實問題;生的眷戀、死的恐懼,無數的宗教哲人、販夫走卒終其一生,勞神苦思實為解開生命、死亡之奧秘。宗教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的信仰,而被信仰者遵奉,其原因也包含著最原始的,也是最深沈的心理疑惑 ─ 亦即生命的根源與最終歸宿的探究。我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由於對生命終始的迷茫,於是冀望宗教能給予答覆,宗教因其教義、教理之不同,對生死的看法亦有不同的見解,如何選擇契合自己的宗教信仰,實為當務所需。

        如今「生死」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思想的開通,人們漸漸地勇於面對,不避諱地研討此問題。《莊子》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又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終究會走向死亡,當生命的形成即向死亡而邁進,生的存在亦趨近死的存在,亦生亦死,生死相續。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生亦何喜?死亦何憂?視死若歸;古賢德之言無非是要告之吾人如何面對這個與人一生相始終、無法切割的生死問題,平靜地看待生與死,平靜地應對生活中的喜與悲,人生在世,一方面要追求生存與發展,另一方面又面臨著死亡的困惑,這個難解的問題,訴盡人生的侷限與傷感,當下如何依宗教信仰的力量,擺脫生死難題的矛盾與困擾,深省生命的本真、超越生死,更能不失其所的契合歸根復命之處,這也是今日堂上要與大家探討的問題。

 

生命本真 ─ 本源於道,亦返歸於道

        「夫人身體上稟乎天,下象乎地」,「道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道教的生命觀起於道家先哲的睿智,對宇宙的生成,視生命為一種自然現象,超脫的生死觀,以「道法自然」 對應於人的生死問題,認為生死為一種很普遍、很平常的“自然”現象,人之生死乃循自然變化的軌跡,自然而然不得不然,本源於道,亦返歸於道。但其真義乃在於極盡可能順應生命之自然,盡其發揮生命的意義價值,無以外物害其本根,以求盡其天年;安然而生,安然而亡,探索其生死思想應回歸於其道,這是生死思想的精神所在。

超越生死 ─ 通乎生死一如

        道是宇宙之本體,萬物之根源,人生即是從道而生,亦復反於道。道教對於「生」持一種虔誠尊敬、喜悅快樂的態度,萬物的生命,皆稟於自然所賦與,然生死的變化,則是與天地自然共相生存,人之生死依本自然,依本順化,當與自然相融無所分歧;「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道德經‧第十三章》〉如依此義吾人又何患於生死焉?「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莊子‧知北遊》,生死蛻變,皆稟氣聚、氣散自然而然的變化,依如春夏秋冬四季之遞嬗,亦如日夜相互之更替,循環而無所終盡,若能通達生死,樂與自然變化,則幾近於道。

        以道而言,無所謂終始;以物而論,本有死生。生不以為樂,死亦不意為悲,全然忘卻生死拘限之束縛,善得精神信仰之所依,善解生命意義之目的,無所執著,通豁生死一如、存亡相安;當知其使然「以理化情」理解到萬物的必然性,超越世間的生死限囿,方能自由而不為生死所苦。以有限的生命,寄形於自然的天地間,更顯人生短促,如是,若無法修持自我靈明精神,來善養自我短暫壽命,惑於生死大限之存在,則非達道之人。

歸根復命 ─ 東方長樂世界

        生有所依,終有所歸。深沉反思自我生死觀,如何善生?如何善終?生命價值意義為何?這思維的反芻,成就了吾人心中的生死智慧;道教是一種以人為貴、當下實現生命自身價值的宗教,「日出東方,生生不息。」,生之動機,使我們了解在世為人是何等的的尊貴、喜悅,以人生為本,重視現實的生命,肯定人生價值,追求現世真善美的生活,當下即是在人間樂土中,生活當下,專心涵養自我靈性,使我精神生命能安然自在、無所強執,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安身立命順應自然之變化,這即是精神永壽,也是真切的生命意涵;然而在百歲歸根,靈命善終之時,亦有返樸歸真契合之所在『東方長樂世界』 ─ 東極妙嚴宮,此為方便現代芸芸眾生靈魂寄託之法門。依持太乙救苦天尊之慈悲、聖願,以心印心、感應道交,不失其所、安其所命於東方淨土,繼續修持回復到靈命清淨,能夠回歸到靈命清淨,方不失為「歸根復命」,本源於道,返歸於道。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