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生平(1923-1998)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生平(1923-1998)    首頁 > 起源與宗旨 > 郭公騰芳藏應大道師 > 宗教理念與生活
貳、郭騰芳的生平(1923-1998)
 
一、早年的生活環境
        郭氏祖先累世務農,世居高雄市三塊厝,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家風純樸篤實,家門之中過去有精通醫藥者,懸壺濟世,在高雄市三塊厝一地頗具聲望。郭騰芳之父名為郭芝,為人厚道、個性儉樸,家中從事農務工作。郭芝育有仁芳、啟芳、騰芳、振芳四子及一女輝碧,因重視教育,故五名子女均擁有高學歷,在宗教、社會、商業等各界,有傑出表現與發展。
        郭騰芳生於大正十二年(1923)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家中排行第三,乳名「媽福」(註1), 自號藏應 (註2)。 出生時,據聞其母親李亂太夫人臨盆困難,依習俗慣例需延請道士作法祈福。未料當地道士均外出,無人可以操作法事,情急之中巧遇來自岡山的道長來訪,家人因而央求為她作法。道長一至郭府,隨即揮動法器為其施法求順產,在岡山道長施行法事的協助下順利引產,不久瞬聽到嘹亮的嬰兒啼聲。這也是他誕生時的傳奇故事,似乎註定早與神職人員結緣的開端。
        他的求學經歷,先從高雄市三民區示範學校畢業後,至屏東高等農業學校(現 為屏東科技大學)就讀,年十七歲,在父母親的安排下至日本深造,進入東京經濟大學就讀。此時開始接受與精研儒、釋、道三教聖典,特別對《易經》感興趣。民國三十四年(1945)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局勢紛亂,奉父命返台協助家業,年二十四歲,在雙親的安排下與高雄市林德官望族-李朝魁保正之孫女,即李天元次女李碧月結婚。李氏家族除了在地方上頗具聲望,也是當地具有保正身份的地主與農戶。 婚後育有五子(二男三女),分別是:郭國賢、郭曜豪、郭鳳室、郭貴梅、郭玲妙。郭氏對於子女的教育相當重視,五名子女在父母親的規劃下,皆接受良好教育。
        郭騰芳一生謙沖為懷,生活勤儉,生性不與人爭奪,亦不追求功名與顯赫。每逢農事有閒暇之時,以讀書為趣。閱讀的範圍相關廣泛,無論是儒、釋、道三教經文哲理,或是《易經》、占卜、命理等書籍,乃至醫藥、自然、社會、科學等學科均有涉獵亦見精通。早年精通易卜占星、奇門遁甲、地理風水、八字、流年等五術,因受《易經》影響頗深, 後來成為當時高雄市著名的五名風水地理師。因精研與活用道藏,應變無停,人們又稱其為「應變師」。 但他深感陰陽五術僅是道教研究中的一種方術, 屬於實用型的技能,未能探討道教學理的根底與源頭,後以鑽研中國傳統道學哲理經典與深研義理為目標。其記憶力和推理能力佳,年輕時能將整本《易經》、《道德經》、《金剛經》、《南華真經》默唸與背誦,就其內文靈活應用自如,深入淺出的傳道講經,可見其記憶力、理解力優異,迄今的皈依弟子及門生皆對他過去的授課內容印象深刻。
        一生之中除務農之外,並無從事其他的創業與工作經驗,過去曾短暫開設書局、文具店等,期間廣進各類宗教、哲學之書籍,經營之道以不求聞達為精神、不好營利為原則,經常將原本欲出售的書籍挪為自己鑽研的書籍,成為個人修道、講道之資料。開設書局期間更是潛隱探討,修持心性用功尤勤,終究對於自己的使命有所感觸,以佈教講道為一生的志業,可見對弘揚道教義理的熱忱。
 
二、組織道德院內部與終生志業
        早期台灣的道教發展以民間信仰為其主流,民間信仰隨著移民的關係在台發展成多元的面貌,形成在本質上俱有濃厚的閩粵民間習俗文化,道教神明成為閩、粵兩地移民者的精神支柱與信仰中心。到了日治時期,由於日本政府在台實施「皇民化政策」,抑道揚佛的宗教政策,對台灣道教的打擊甚大,這段時間的發展處於停滯且衰微。日治後期到國民政府來台期間,所實施的宗教自由的政策,鬆綁了日治時期以來的神道教政策,加以社會的變遷,工商業界的進步與繁榮,在社會資源與資金逐漸豐沛的時代背景,新增的宮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規模日漸壯觀。
        戰後台灣新興的宮廟,儘管有良好建築外觀的硬體設備,卻缺乏軟性的道教義理知識的涵養。民國六○年代經濟起飛的的時空背景下,郭氏為了使道教廟宇能具有教化人心的功能,民國六十四年(1975)成立慈善會,民國六十五年(1976)於道德院內部開辦太乙真蓮宗靜修道場,民國七十年(1981)成立太乙真蓮宗法門,民國七十七年(1988)元月,首辦道教太乙真蓮宗團體第一屆皈依法會活動。太乙真蓮宗的字義,「太乙」意指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真」指的是以全真道為出家方式的修行人,「蓮」指的是出淤泥而不染,在塵不染塵的在家修行信眾,希望藉由成立太乙真蓮宗,讓更多的皈依者能認識祂的神職性,對於道教的往生救贖、接引與拔度有更深的理解 (註3)。 據筆者的調查記錄截至民國一百年(2011)為止,皈依太乙真蓮宗之在家弟子全台灣約有二~三千餘人,可見郭氏對弘揚正統道教與匡正社會民心,極具深遠的影響。
        民國七十七年(1988)十月開辦道教學院 -修真道學院,希望藉由各界道教學者、專家的開班授課,落實以道教經典教化人心之功用。為了提供皈依太乙真蓮宗法門的信徒,從學習道法與身體力行的過程中,去體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神 (註4), 與天人相應的宇宙觀。爾後在民國七十八年(1989),於高雄甲仙區仙梓巷購買山林土地,成立「三清真道修鍊院」以做為出家法師與皈依同道者的靜修道場。在這樣的居住哲學實踐了現代生態學中講究均衡、自然的道理,藉由打坐與修持的方式體悟「天人合一」之道,為正統道教界培育更多優秀人才,承先啟後的教化與培養,俾使能落實道德院具備教化勸善的功能。
 
註:
1. 以乳名媽福的原因,即因自郭騰芳出生後,原本身體狀況一直不佳的李亂太夫人,居然漸漸好轉,族人皆認為這樣的小孩會為母親帶來福份,故以乳名媽福名之。(口訪郭國賢,時間:2011.07.07)
2.   道號「藏應」二字的出處是源自於《南華經》‧〈應帝王〉篇,「至人之用心如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而命之。
3. 郭氏認為一般的道士或信眾以為往生的世界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此為源自於佛教的說法,在這樣不清楚的狀況,許多神職人員都將往生魂魄引領到西方極樂世界,甚至認為亡魂的歸屬之地即是墳墓區,卻不清楚中國道教的東方長樂世界在何處?在《道藏》的三洞‧四輔‧十二部的經典中有位負責往生救贖、接引、拔度的太乙救苦天尊(青華大帝),住在東方長樂世界(東極妙嚴宮),身坐九頭獅為其造型。郭氏希望弘揚祂的神格性,藉由平日的修持,往生後在祂的引領下,繼續修行成神仙,終能擺脫輪迴之苦,離苦得樂。
4. 王重陽在《立教十五論》中「第五論蓋造」,明確反對官方敕建道觀的作法,批評「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為,大殿高堂豈是道人之活計」,原因是「砍伐樹木,斷地脈之津液;化道財貨,取人家之血脈。」從宇宙環境論反對破壞自然的行為,也從性命論說明「只修外功,不修內行」不足恃。所以全真即以「庵」為蓋造的準則,依山度勢,簡潔為宜,重要的就是在求「身中寶殿」。王重陽的理念影響郭騰芳建造高雄道德院,以及甲仙三清真道修鍊院的建築規劃,筆者觀察這兩處的建築結構,亦符合全真道清修簡約的精神,與不破壞原始自然環境為原則。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