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風伯、雨師、電母、雷公 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神祇 > 道教俗神 > 風伯、雨師、電母、雷公

風伯
         亦稱"風師"、"箕伯"、"飛廉"。司風之神。風伯信仰久遠。《周禮》:"風師者,箕星也。"《呂氏春秋》:"風師日飛廉。" 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記載了風伯的星象:"風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風。" 為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之一。唐宋以後,風伯曾為女神,稱"風姨"、"風后",但以星神形象為常,稱風伯。《搜神記》稱其形像鹿,首似酒杯,長角,尾似蛇,大小與豹同。《集說詮真》稱風伯為白髮老者,右手執扇,左手持輪,若扇輪狀。名為"風伯方天君。"
雨師
        司雨之神。西周以來,對雨神的祀典歷代不輟,雨師被名之為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畢星。東漢蔡邕云:"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 又《搜神記》卷四:"雨師者,畢星也。" 這是古人在天象觀察中,對"月離於畢,俾滂沱矣"的經驗表述;或名之為雲神屏翳(亦曰屏號)、玄冥。漢時以北方之神玄冥為雨師。《風俗通祀典》:"雨師為玄冥。" 或以太白之精下為雨師。而魏晉時有赤松子為雨師之說。《搜神記》卷一:"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把漢時傳說中在雨前起舞的神鳥商羊稱為雨師,商羊的一隻可任意大小的爪子,能附吸河湖之水;《歷代神仙通鑑》則把赤松子附會為能化為赤龍、隨風上下的神,被元始天尊封為雨師。《集說詮真》稱雨師為烏髯壯漢,左手持盂,內盛一龍,右手若灑水狀。後世塑像多以此為藍本。道經稱雨師為"陳天君"。
電母
        俗稱"閃電娘娘"、"金光聖母"。為道教神譜中司掌閃電的女神。在早期民間信仰中,雷神兼司閃電,故雷公造型有兩目如鏡。後來雷公電父分職,至漢時已有電父之稱。《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注引《輅別傳》云:"天昨檄召五星,宣布星符,刺下東井,告命南箕,使召雷公電父、風伯雨師。 " 隨著雷神逐漸男性化,電神也由"電父"過渡到雷神的配偶神,遂稱為"電母",唐崔致遠《桂苑筆耕集》卷一六《補安南錄異圖記》:"然後使電母雷公,鑿外域朝天之路。" 宋蘇軾《次韻章傳道喜雨》中有"麾駕雷公訶電母"的詩句。此後關於電母來歷又有諸神傳說。《鑄鼎余聞》云:"致道觀雷部前殿,列電母秀使者,名文英。" 元代軍中有"電母旗"。《元史.輿服志》稱:電母旗,其上形象為"畫神人為女人形,纁衣朱裳白褲,兩手運光"。電神形像還出現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中,後者稱其為金光聖母。明代余象斗《北遊記》又稱電神為"朱佩娘",雷神曾給予她兩面雷電鏡,為雷神打人時照明。清代黃斐默《集說詮真》載,清代民間將電神塑為容貌端雅的女子,兩手各執鏡,號為電母秀天君。其形象當與明代小說有關。電神為雷神屬神,又為雷神配偶,民間信仰中多與其他氣象神合祀。蘭州金天觀中設有雷壇,專門供奉雷祖,左右分列十大雷神、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侍立其下。
雷公
        司雷之神,亦稱"雷神"、"雷師"。一說神名豐隆。民間對雷神信仰由來已久,並視其為天意的代言。《太平御覽》卷一三引東方朔《神異記》曰:"八方之荒,有石鼓,其徑千里;撞之,其音即雷也,天以此為喜怒之威。" 又《史記.殷本紀》:"武乙無道,暴雷震死。"《論衡.雷虛》曰:"盛夏之時,雷電迅疾,……其犯殺人也,謂之有陰過。飲食人以不潔淨,天怒,擊而殺之。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上述記載,皆為漢時見識。雷神形像初為獸。《山海經.海內東經》:"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後具人形。《論衡.雷虛》:"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之,若擊之狀。" 魏晉以後,雷神漸漸淪為鬼獸之類,不為民俗所尊。《搜神記》:"扶風揚道和於田中,霹靂擊之,道和以鋤格折其左肱,遂落地不得去。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彌猴。" 是時,雷神仍為天帝之使,但往往類若惡吏,不辨是非。及至宋代,由於道教的興起,雷神又恢復了懲惡揚善的天意代言之尊,並被道教民俗信仰賦予主天之禍福、司人之生殺的職權。元、明之時,雷神在道教民俗信仰中被尊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轄三十六大神(一說二十四天君),但雷神造型仍是人獸相雜的力士之容,面赤如猴,吻突如喙,爪利如鷹,一手操捶斧,一手持楔鑿,作欲擊之狀。
                                                                                                                                 摘自 《中華道教大辭典》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