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理義及基礎知識 >

        道家和道教的最高範疇。在道家哲學中,道有體有用。從道體看,它是宇宙的本原。作為“天地之始”、道是“無”,有質樸性、絕對性、虛空性;作為“萬物之母”,它是“有”,具備潛在性、無限性、生動性。從道用看,它是法則秩序。法則和秩序就是“常道”,具有周行不殆、對立統一、天人一體、自然為本、無為無不為等客觀規律。
        《道德經》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下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莊子•大宗師》亦云:“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以上說明,道是有象、有物、有精、有情、有信的客觀實在,它既是宇宙創生的本原,又是萬物發展變化的生機和動力。它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則,可以展開為物質、能量和信息,又是無為無形的宇宙本初的自然節律。
        道教繼承了道家哲學中道的範疇,發展為道教中最根本的教理。《莊子》關於“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天下》)的真人境界,被道教仙學發展為得道成真的仙人境界。自嚴遵著《老子指歸》,已將老子的“道”轉化為人身修煉的心理體驗,這是道教哲學的發軔。而後經黃老道至早期道教,《老子河上公注》、《太平經》、《老子想爾注》等經典將道當成了基本教理,並發展為一種宗教信仰。
        道教的道是道家哲學的方術化和宗教化,並將道和氣、一、真、神等聯繫起來,以天人合一作為修煉思想,將體道成仙作為修道的目標。由此發展的道教內丹學和外丹學等修煉方術,實際上都和道的哲學一脈相承。外丹學實際上是在煉丹爐裡模擬《道德經》中的宇宙哲學,因之還丹便是一種固體化的“道”。內丹學則是在人體精、氣、神的鍛煉中進行道的自我體驗,也是以道的哲學作指導的。因之道家哲學的道和道教教理的道,以及道教信仰的道相互之間既有區別性,又有一致性。只有精研道教教理。才能認清道家和道教的本質聯繫。道教中雖然混雜許多巫術禁忌、民俗信仰、封建倫理、禮教傳統,但它以道名教,畢竟吸收了道家哲學的精髓並以之為理論支柱。
                                                                                                                             摘自 《中華道教大辭典》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