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道善堂 -- 道德天尊
正在加載......
X
 
會員帳號 :
會員密碼 :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分類清單

道德天尊    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神祇 > 神靈 > 三清
        道德天尊為道教天神,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太上老君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任周藏室之史,後辭官,應函谷關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經》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太上老君是道教初創時崇奉的至上神、大教主。神化老子,見諸於文字的,明帝、章帝之際(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判,窺濁清之未分。"桓帝延熹八年(165年)陳相邊韶作《老子銘》:"世之好道者,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始終。觀天作讖,升降斗星,隨日九變,與時消息。規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仙)化,蟬蛻度世,自羲農(黃)以來,世為聖者作師。"這與當時社會文化背景有關,"盡漢一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仲舒之托於孔子,猶官崇張道陵之托於老聃。" 當時佛教傳入,明帝時(58-75年)、桓帝時(147-167年)均"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正是在此歷史環境下,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在巴蜀鶴鳴山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其傳道布教的《老君道德經想爾訓》云:"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沉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此為道書中最早稱老子為太上老君。
        魏晉時神化老子基本完成。其主要表徵:先是老子出生的神化。葛洪《神仙傳》:"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蓋神靈之屬。或云母懷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或云其母無夫,老子是母家之姓;或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時為守藏史,至武王時為柱下史,時俗見其久壽,故號之謂老子。" 但當時流傳的《仙經》稱:老子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陽,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卦,以神龜為床,金樓玉堂,白銀為階,五色雲為衣,重疊之冠,鋒鋌之劍,從黃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煜煜。" 再為"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葛洪《神仙傳》也具體化了,從上三皇自戰國吳時,化為16個"聖者之師"。以上關於老子的種種神話,多為道教經典《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所吸收。
        北魏道士寇謙之於神瑞二年十月(415年)以太上老君之名,來改革道教,同時以太上老君神通干預朝政。魏世祖太武帝,公元440年改年號為泰平真君,是托自老君玄孫李譜文給道士寇謙之"付汝奉持,輔佐北方泰平真君,出天宮靜輪之法。" 又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574年)詔廢佛、道二教時,由於太上老君遣使顯靈,僅一月又下詔"今可立通道觀......并宜弘闡,一以貫之。" 它為後世以太上老君之名干預朝政開了先河。南北朝時,太上老君已統率"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了。同時《魏書.釋老志》:"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這是針對葛洪對老子是"神靈異類"還是"得道之尤精者"爭論的總結。老子成為神宗、仙主合二為一的太上老君了。
        唐代李家王朝是有意識地扶持道教來維繫其政權的。唐太宗的"朕之本系出於柱史",奠定了尊李老君為唐李王朝祖先特殊關係,也是太上老君在道教史上進入鼎盛時期。唐高宗追號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次上玄元皇帝尊號:"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還有兩次欽定的太上老君誕辰節,玄宗定名為"玄元節";武宗改為"降聖節"。同樣道士們也以太上老君神通參與朝政,輔佐李氏王朝,為唐李王朝製造"君權神授"的天命輿論。當則天武后篡奪李氏王朝時,太上老君又顯神靈,"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此類神話特多,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的。
        作為道教神學理論上神化老君也相應地有所發展。"大道之氣,造化自然,強為之容,即老君也。"(《道德真經廣聖義》) "太者無大,可謂之太也,上者無極,可謂之上也;老君道尊德貴亘古今也;君者主也,一靈為萬物之主宰也。"(《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纂圖解注》) 從唐初的《太上老君開天經》至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等道書,將太上老君描繪成永恆的創世主、造物主、救世主,成為至高無上無處不有的至上神靈。宋代掀起了編纂老君傳記的熱潮,出現了《混元聖紀》、《猶龍傳》等,收錄了不少資料。如:"老君挺生空洞,變化自然,智慧無窮,聖德周備,形既莫測,號亦無邊,在天為萬天之主,在聖為萬聖之君,在仙為萬仙之總,在真為萬真之先,在星為天皇大帝,在教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號,或顯百八十名,或號無為父,或號萬物母,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之根源,浩浩蕩蕩之不可名也。約而言之,凡有十號,即降生之後,空中十方諸聖讚十號者是也,一號無名君,二號無上元老,三號太上老君,四號高上老子,五號天皇大帝,六號玄中大法師,七號有古先生,八號金闕帝君,九號太上高皇,十號虛無大真人。推此言之,由法身以歸真身,由真神以合妙本,皆出處同感之跡也。"(《猶龍傳》卷一) 宋代皇室真宗於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歷代帝王對太上老君的最後一次加封。明代有"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之稱。
        總之,太上老君自晉以來由於上清、靈寶派相繼出現塑造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新的神靈之後,逐步從道教最高神,退居於三清之第三位,但在世俗民間,仍以太上老君為道教教主,如佛寺中塑造三教並祀像,是"釋氏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混元聖紀》卷九) 元明編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道教源流" ,仍以李耳(即老子)為首,由此可見,道教教主在人們心目中依然是太上老君。
                                                                                                                                 摘自 《中華道教大辭典》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禁止複製不當引用 網頁設計 by 網動廣告科技